本文系深潜atom第669篇原创作品
首先,开宗明义的说观点——大厂可能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地方,所以没必要用无远弗届的“责任人思维”和“成王败寇”来概括企业所有的人事安排和变动。所有的变,都是为了企业发展的更好、更顺。创始人确实会承担盟主的地位,协调各种利益和纷争,但还得相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张勇卸任的消息一出来,一堆人很欢生,说果然,早就知道他干不长。理由是张勇上任后传出来一堆小道消息说他在内部难以服众,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这些我们无从考证,但阿里作为这么庞大一个公司,管理层的分歧怎么可能那么显性的流露出来呢?
(资料图)
其次,拿重仓天猫,押注消费升级来诟病张勇,这种说法很没劲。仿佛是因为他的决定,才耽误了和拼多多的竞争。但纵观市场押注消费升级的,又何止张勇和天猫;拼多多的增长,也不单单只是靠下沉实现的;拼多多在3C等领域的增长,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与反驳。
甚至,在我们看来,正是因为阿里有淘宝和天猫的布局,乃至淘特,所以保持了进退和调整的灵活性。如果只有一个主场,那么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做点什么改变,都会很艰难。淘宝也不是没有变化,比如去年淘宝重点打击了无货源,淘宝的slogan也变成了“太好逛了吧!”这个改变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淘宝想让你在里面看到更多的内容,你不一定要立刻买买买,但它希望能给你推荐更多的好东西,让你在这停留更久。虽然目前的“逛逛”摆了一堆莫名其妙的短视频,和种草和好物关联性不大,但至少意味着淘宝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增长速度放缓,这几乎是整个行业的共识。如果拿这个来苛责平台和管理者,那么就有点故意找茬的意思了。道理很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电商整体都已经过了大水漫灌的阶段。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打法的,不是只有阿里一家。
正如张勇所说,云的战略意义在于:“时间窗口太宝贵,无论国际国内,数字化智能化都处于高速井喷期,抓住时代机遇非常重要。”
更何况,张勇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CFO出身的人,他参与设计了淘宝的商业模式,对诸多的业务都有参与,更是有实实在在的战绩。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为了实现“从一个阿里巴巴到一群阿里巴巴,从良将如云到企业家如云”的战略目标。这些年,关于大厂,最大的标签之一就是“卷”,深潜atom一直以来的主张都是,“卷”是因为公司组织无法形成有效的有丝分裂导致的。而阿里大刀阔斧的搞“1+6+N”组织变革,在我们看来就是要破解这种局面。
正如阿里官网上,对于业务的概括,“消费、云计算、全球化是阿里巴巴明确坚持的三大战略”。张勇掌舵阿里云,还在阿里的主场,并不是离开,而且云也在公司核心战略路径上。所以,哪来的什么“贬谪”?这种评价范式,隐藏着浅薄的好学生心态,和偏狭。
如果说流行的鸡汤,惯于提及“格局”,张勇坦然的接受安排,并操盘好阿里云,这就是“格局”。场外的人,没必要为他的浮沉有情绪的波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没必要把一个公司所有的变动都理解为人与人的亲疏远近和心机较量。越大的公司,考虑问题就越会理性,因为一个决定带来的长尾效应会比小公司更加持久和猛烈。
相反,我们认为阿里能灵活的调整组织架构和人事安排,这也是阿里的优势和竞争力之一。在经济恢复的浪潮里,希望阿里会有不一样的斩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