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最大“城中村”正华丽蝶变
张村河片区将成为青岛东部的生态之城、希望之城、未来之城
【资料图】
开栏语
山头公园焕然一新,城区河道水清岸绿,低效片区“腾笼换鸟”,道路交通顺畅便捷……火热推进中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城市,而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居民无疑是最大受益者。
一河串城、群山相拥、绿廊交织、公园点缀……崂山区张村河片区的城市设计规划令人向往。张村河片区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头戏”,崂山区今年全力推进该片区剩余的文张、张村、枯桃、中韩4个社区完成拆迁,实现青岛最大的“城中村”清零。旧城旧村改造乘势突破,“城中村”正在发生历史性蝶变。
正在建设中的张村河片区。栾丕炜 摄
居民憧憬故居换新颜
目前,张村河片区的拆迁已接近尾声。近几个月,记者曾见到多个社区居民签订村庄改造搬迁安置补偿协议和搬家。签约的居民对故居换新颜充满憧憬,对未来的周边规划充满期待,能如期住上新楼房是大家共同的期盼。有些老年居民长年生活在“城中村”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未来张村河片区效果图。
中韩街道文张社区已有600年历史。51岁的王洪军与年过七旬的父母在近200平方米的老宅里居住多年,拆迁后,他早早租好了房子,期待着回迁的日子,“我以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日子越来越好了,有盼头。以前从来没想过,生活环境还能有那么大的新变化,心里挺激动的。”
35岁居民王瑶一家六口人,前几年结婚,搬离了老房,父母还住在老房里。现在两个女儿都上小学了,他期待着早日回迁,给孩子更好的居住环境,也让父母安享晚年。今年3月社区拆迁前,他提前帮父母搬了家。王瑶告诉记者,家里的老房子131平方米,是1981年盖起来的。原地回迁的新楼房有18层楼高,有70、80、90、110和130平方米五种户型,“我添些钱,换成两套130、80平方米的新房。我带着孩子四口人住大点的,老人住小点的,离得又近,新环境又好。”
打造全球人才“强磁场”
张村河片区位于崂山区西北部,与市北区、李沧区毗邻,总面积约28.6平方公里。片区地处崂山西麓,东、南、北三面临山,中部张村河自东向西入海,蜿蜒曲折,整体呈“山河谷地”格局,山水禀赋优越,拥有宝贵的自然资源和天然的景观带。
未来张村河片区效果图。
张村河片区的开发建设逐步进入新阶段。在高质量抓好安置区建设的同时,崂山区精心开展“规划设计、配套提升、产业导入”工作,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崂山区坚持规划引领,聘请国际知名院士设计团队担任片区总规划师,高起点、系统性推进片区各类规划编制;前置性抓好片区的环境和基础配套的提升,重点补齐教育、卫生、道路、环境等领域的民生短板,继续推进张村河片区主干路网的完善提升,按照打造“山海绿廊、活力水岸”目标定位,启动了张村河的综合治理工作,着力把张村河打造成为生态绿色休闲文化景观长廊;着力强产兴城,全面塑强硬核实力,在该片区高水平规划建设了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两个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总占地约4000亩,均已开园,预计到2025年将新增产值600亿元。结合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打造全球人才“强磁场”。未来,这个区域将成为青岛东部的生态之城、希望之城、未来之城。
打造成城市“绿腰带”
记者从张村河生态公园规划建设专项指挥部获悉,张村河生态公园(一期)西起青银高速、东至松岭路,长约4000米,宽度150-480米不等,总面积(南岸)约77.7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管线工程、景观工程、桥梁工程等。沿线涉及李家下庄、孙家下庄、刘家下庄、张村河南、张家下庄、董家下庄、郑张、张村、文张9个社区。
项目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定位,进行全域化、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改造。改善张村河(崂山段)两岸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打造自然、休闲、文化景观长廊。在多自然弹性河道景观塑造、滨水活力空间等方面,张村河生态公园(一期)将成为同类项目的典范,着力打造成为广大市民乐享其中的城市“绿腰带”。
未来张村河片区效果图。
营造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多自然弹性河道生态景观,项目秉承“综合利用河滩”的设计理念,通过设置蓄水段与非蓄水段,从而减少拦蓄水坝数量,降低工程造价。一般河段为非蓄水段,以浅滩湿地、滨水草甸塑造亲水生态河岸;核心河段积蓄水量,结合景观大水面设置游憩活动场地,打造世界级城市中央滨水空间。通过把防洪需求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将原先等宽的河道改造为蜿蜒多变的河床公园,按照“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重塑生态结构,实现水、绿、城融合共生的自然空间格局。
打造世界级城市滨水公共开放活力水岸空间,项目以河道景观提升为切入点,以水城一体为目标,项目通过核心区大水面的建设,形成城市的核心滨水空间,为人们提供文化交流、商务会谈、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的世界级活力水岸空间场所。
构建区域蓝绿空间格局
构建生态绿道,串联滨河活力节点。项目结合水岸、绿地、公园,形成连贯且富有变化的绿道体系,实现以自行车道、跑步道、慢步道为一体的绿道系统,滨水河道公园内实现人车分流,形成健康的通行环境及高效的通行效率。
以步行、车行特色景观桥梁,缝合两岸活力空间。项目对跨越张村河的步行、车行桥梁进行特色挖掘、景观化设计,在提高安全保障、便民过河的同时,充分考虑两岸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两岸无缝游览体验,为市民提供独一无二的通行、观景新体验。各具特色的桥梁以城市背景为舞台,配合两岸的滨水环境、灯光、音乐氛围互动,形成生动的城市活动展示画面,成为两岸经济、商务、旅游、文化发展的新纽带。
未来张村河片区效果图。
恢复流域生物多样性,改善河流生态系统。项目以水环境生态治理为核心,将海绵城市设施、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生物链等综合考虑,对河道流域进行一体化生态保护。项目以净化湿地、水下森林等生态手段结合截污、补水、水循环,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在新建拦蓄水坝及现状迷宫堰处设置仿自然生态式鱼道,提供多样的水生环境,维持河流上下游鱼类种群的连续性,有利于重建生物链、恢复流域生物多样性,改善河流生态系统。
构建区域蓝绿空间格局。项目以张村河为生态景观轴带,链接两横五纵生态景观绿廊,串联多元主题城市公园及空间单元的口袋公园等,从而实现“一河串城、群山相拥、绿廊交织、公园点缀”的区域蓝绿空间格局。(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首席记者张译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