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津城“菜篮子”平稳入秋
黄瓜、土豆、洋葱、西红柿、西兰花、油麦菜……各家各户的餐桌上,少不了这些新鲜、可口的蔬菜。以货源来看,本地菜在天津市民的“菜篮子”里占有一定的比重。天津最大的一家果蔬批发市场近期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地菜占其供货量10%至15%。
(资料图片)
自8月以来,汛情让西青、静海、武清等多地遭遇较大损失,而这些地方正是本地菜的重要产地。一些蔬菜大棚被冲毁或被淹,使得本地菜供需骤然失衡,部分菜品的价格一度“跳涨”,并从上游向终端传导。不过,蔬菜供应链本身具有极强的韧性。通过各方相互协作,大批外地菜随后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市,极大地弥补了本地菜的缺口,进而促使菜价回落。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洪水退去,一些农户近期已开始重建蔬菜大棚。用不了多久,本地菜供应量也将不断增加。对市民来说,不用过于担心菜价问题。
批发市场
多渠道调运 储备约1.2万吨
“菜价预计9月恢复至汛情前水平”
8月18日上午10时,位于静海区的天津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简称海吉星市场),挂着津、冀、辽、云、宁等地牌照的小汽车、面包车、厢式货车、卡车鱼贯而入,有的满载果蔬前来卸货,有的车斗空空赶来拉货,三轮装卸车繁忙穿梭其中。这里是我市最大的果蔬一级批发市场,供应着全市70%以上的农产品,蔬菜日均交易量达5000吨。其价格波动变化,直接影响着我市及周边市场蔬菜价格走势。
“受8月初暴雨及行洪影响,华北东部各产区均有波及,常备品种价格小幅上扬,加上天津西青区、武清区等周边蔬菜产地受灾,导致叶菜品种批发价格短期内上涨了超过20%,部分涨幅近50%,为此我们加大了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张北、沽源、尚义、康保)、内蒙古、山东、山西、云南、宁夏、青海等外地蔬菜调货量,场内200个冷库全部启用,蔬菜储备量每天保持在1.2万吨至1.3万吨,保证两三天的供应量。”海吉星市场蔬菜管理部经理赵开伟告诉记者,“随着商户备货量快速增加,目前市场菜品供应稳定,菜价预计9月恢复至汛情前水平。”
八堡村被淹的菜棚。宁广靖 摄
海吉星市场的商户正在卸豆角。袁诚 摄
物美超市福安大街店。郝一萍 摄
叶菜短期最紧缺
外地调货量日增10%
7月下旬以来,天津持续降雨,加上行洪影响,不少蔬菜大棚被淹,本地蔬菜供应短期失衡,如何尽快备货、补货成为当时商户们的头等大事。
在海吉星市场A7蔬菜厅,范氏辰博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前停着一辆大货车,上面满满当当放着7万斤从云南运来的十几种新鲜叶菜,工人们正忙着卸货。“你看,每筐蔬菜底下都放了2个冰袋,从云南长途运输36小时后,叶菜还很新鲜。”该公司负责人范小盼指着一筐叶菜说,“8月以来,我们的叶菜供应每天都是‘地里收着、路上跑着、市场卖着’同步循环进行,现在除了冷库里有20万斤存货,还有20万斤在途,供货量每天增加了10%。”
不远处,永强蔬菜批发商行门口,工人们正忙着将冰块铺在泡沫箱里的叶菜下进行保鲜,然后封箱运往周边二级批发市场。“汛情期间,叶菜销得特别快,基本上上多少货就能卖出多少,我们每天的补货量都在1万斤以上。”该批发行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每年7月至9月,天气湿热,我市叶菜供应本身会出现季节性减少,再赶上汛情,导致叶菜成为蔬菜市场短期内最紧缺的品类。“叶菜不易储存,消耗快,一两天供应不上就可能出现供应紧张。以往夏秋季节,商户们主要从本地、河北省张家口等地采购叶菜。此轮汛情发生后,很多商户转而前往宁夏、青海、云南等远的地方补货。”赵开伟说,本地蔬菜占到海吉星市场供货量的10%至15%,近期商户们加快备货,增加了云南的叶菜,内蒙古的土豆、洋葱、西红柿等品种供应,每天的蔬菜供应量要比往常高出10%左右。
补货时间差推涨菜价
近期走势震荡下调
尽管供货量逐渐平稳,但从云南、宁夏、青海等较远货源地调货,不仅路程长,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这就导致菜价在短期内上涨。据赵开伟回忆:“8月初菜价波动较大,部分品种涨了50%。”海吉星市场商户李先生则告诉记者,行洪期间,小油菜每斤从1元多涨到了3元多,个别蔬菜甚至翻倍涨。后来过了从下单到交货的时间差,补货不断上量,蔬菜价格才逐渐回调。
随着汛情好转、备货量增加,海吉星市场蔬菜价格8月中旬左右整体回落。“总体需求量是稳定的,备货充足了,价格自然下调,预计9月整体菜价就能恢复到汛情前水平。”据赵开伟介绍,季节不同,市民吃到的蔬菜也来自不同产区。一般每年10月到来年5月,普遍为“南菜北运”,我市蔬菜供应以南方菜为主,北方大棚蔬菜为补充;6月到9月则北方菜居多,占比超70%。目前,海吉星市场销量靠前的主要是市民四季常吃常备的品种,如大白菜、土豆、洋葱、冬瓜、菌菇、南瓜等。
海吉星市场蔬菜供应端的变化,也迅速传导到了下游二级市场。位于津南区的天津何庄子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日交易量约2000吨,其中约有20%来自本地种植合作社。“现在蔬菜批发价格基本上降下来了,比如油菜每斤1.3元左右、圆白菜每斤1元左右,比较平稳。”该市场负责人肖思鸣说,目前,蔬菜价格已经震荡下调,但还有一个多月就到中秋节和国庆节,届时预计会有一定涨幅。双节过后,蔬菜价格小幅下调,之后到了过年期间,价格还会出现季节性上涨。
蔬菜产地
3村供菜量占本地菜1/5
“新茬萝卜年底就熟了,预计产量超1万斤”
第六埠村位于西青区辛口镇,被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环抱。子牙河将这个村庄一分为二,西侧处于东淀蓄滞洪区范围,地势低,尤其大清河的河滩地,被村党委副书记倪国志称为“来水必淹”的地方。
8月18日,记者走进第六埠村,过了六埠新桥,地势陡降,水淹断了路。远处的“田园餐厅”,窗户已经被淹过半;桥头两侧的菜棚也只能见个白顶。据介绍,该村是蔬菜种植大村,日蔬菜产量近5万斤。连同挨着的水高庄村和当城村,辛口镇这3个村的蔬菜供给量占全市本地菜供给量的1/5。
通常,当地菜农将收成直接卖给来村收货的菜商,或拉到附近的蔬菜批发市场出售。洪灾发生前,从第六埠村菜地到蔬菜批发市场途经的津静路每天车流不断。新鲜的蔬菜源源不断地从辛口镇的田间地头流向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最终被摆上百姓餐桌。
8月6日,洪水流入辛口镇。第六埠村菜农张大姐8月5日接到通知:不能再进菜棚了。她在第六埠村有多个大棚,种有黄瓜、菜瓜和快菜、小白菜、油菜等绿叶蔬菜。
8月2日,村里的大喇叭就开始循环广播,提醒村民提前做好转移准备。从那天起,张大姐一边从菜棚里往外搬蔬菜包装箱和浇地机等农机,一边把地里熟了的菜摘下装箱出售。那几天,她每天早晨3点起床去棚里摘黄瓜,一次能摘三四百斤,7点多拉到附近的蔬菜批发市场卖出去。
“卖了3天,一天卖1000多元。”张大姐指着屋里堆着的200多个蔬菜包装箱告诉记者,这些箱子主要装黄瓜和菜瓜,一箱能装70多斤。以往收成时节,她每天往蔬菜批发市场送2次货,早晨7点多送黄瓜,傍晚6点多送菜瓜,每次拉六七箱,好的时候一次能拉十几箱。
“绿叶菜还有10多天也该收了。”采访当日,她掐算着日子说,洪灾前,菜商隔一天就会来村里收次菜,多的时候,她一次能卖出四五百斤的绿叶菜。
“镇里种植的蔬菜品种丰富,西红柿、茄子、辣子、黄瓜、丝瓜、冬瓜都有。眼下这个季节,丝瓜和黄瓜种得最多,这两种菜受洪灾影响最为严重。”水高庄村村党委委员兼村委会委员吕永久告诉记者,汛情对菜价的影响明显。8月9日,他去蔬菜批发市场转了转,黄瓜和丝瓜都比以前涨了不少。“当时菜价翻倍涨,现在好些了。”他说。
菜农老李在水高庄村有一个蔬菜大棚,种有黄瓜、丝瓜和菜瓜。现在棚进了水,收成泡了。最近几天,他开始打听灾后重建的事。在和记者说话间,几个电话打进来,有盖棚的、翻地的、卖种子的。“先询询价,等水退了赶紧建个新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菜农已经开始启动灾后重建。记者在静海区独流镇八堡村见到蔬菜种植户刘大哥的时候,他正在清理被淹的冬瓜棚。棚顶,一些已经长成的冬瓜歪歪扭扭地躺在那儿。“这些冬瓜6月就熟了。来水前,一天能摘1000多斤。”他掀开铺在棚上的塑料薄膜指给记者说,“棚里还有水,里面有的地方塌了。这些天,我联系了不少工人问了问修棚的行情。等情况好些,咱尽快修整,种上新菜。”
“新茬萝卜年底就熟了,预计产量超1万斤。”刘大哥告诉记者,除了眼前这个被淹的冬瓜棚,他还有3个受损不严重的大棚,其中一个已经在8月19日种上了萝卜。“菜农们希望能尽快修整重建。一些受灾不严重的区域,现在陆续种上了新菜。”八堡村村书记刘洪齐说。
蔬菜批发商
外地进货量倍增
“平时卖2000斤,那会儿1万斤都不够卖”
田永强做了20年的蔬菜批发,7月末京津冀地区连日降雨,他预感到蔬菜价格要涨,寻思着多备点儿货。“那时经常下雨,菜叶泡过水很难储存,质量也不好,整个蔬菜‘盘子’已经缺菜了。行洪前,叶菜价格涨了10%左右。”看到这种情况,他赶紧从宁夏订了一批蔬菜,“后来发生汛情,西青区、武清区等本地一些产菜区淹掉了好多菜,市场供应更加紧缺。最紧张的时候,平时一天卖2000斤,那会儿1万斤都不够卖。”
田永强的档口开在静海区的海吉星市场,常年销售着生菜、西兰花、菠菜、小油菜等蔬菜。
本地菜减量后,他陆续从宁夏买进油麦菜,7月29日第一单订了400箱约8000斤油麦菜,4天就卖完了。但他很快发现,补货量根本赶不上需求量,“到了8月1日、8月2日,量走得特别快,光油麦菜一天就卖了1.6万斤”。
田永强加大进货量。“以前发货用6.8米长厢体的货车,后来改用9.6米长的大卡车,载货量从9000斤增加到2万斤。到现在,我已经从宁夏买了16万斤的油麦菜。”他说,“大家争相往宁夏、云南进货,8月初那段时间,油麦菜的进价每斤也涨了1元多。即便这样,有时候还买不上货。”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汛情期间,蔬菜市场短期供应失衡,部分叶菜价格经历了短暂的“过山车”。“汛情发生前,部分生菜批发价一斤才1元多,到8月初突然涨到了5元左右;有些本地油麦菜的批发价更是从每斤1元多涨到5元多,甚至更高。”田永强告诉记者,自己采购的外地油麦菜批发价也从每斤2元左右涨到了4元多,直到8月15日左右价格才逐渐下降。
“卖完最后这车就不进货了。”田永强说,“其实我以前不卖油麦菜,因为它在本地有供应,价格也便宜,而从宁夏进货,光泡沫箱、冰块等包装费折算下来一斤就得高出1元左右,不划算。”
谈到未来一段时间的蔬菜价格走势,田永强说,蔬菜价格预计会“先低后高”,短期来看,随着外地蔬菜供应增加,价格会逐渐下调;但中长期来说,洪水退去后,本地蔬菜质量慢慢提升,到时价格还会涨一点儿。“但也得看天气,要是连着下雨,价格还得涨;要是天气晴的话,价格就会比较平稳。”他说。
终端市场
部分菜店减少叶菜进货
连锁商超受影响较小
8月18日早晨6点多,李庆喜刚从何庄子批发市场、王顶堤批发市场拉了两车菜,回到南开区龙井里菜市场。两辆货车里的1000多公斤菜,是这一天要卖的货。“今天的菜价又回落了点儿。”他一见到记者就高兴地说。
李庆喜的菜摊上有七八十种菜,不过最近,他会特意减少购买一些叶菜。“叶菜一旦被水泡过就容易坏。而幸存的菜,量少不说,泡水之后还不容易存放,尤其是天热的时候,很快就烂了。所以前段时间,叶菜比较贵。不过,最近几天,价格已经逐渐回落。”他说。
同样感受到价格波动的还有李姐。她在和平区贵阳路上经营一家名为“城市&农庄”的菜店。这家店主要销售自家蔬菜基地种植的本地菜。其种植基地有一半位于天津西青区大清河西岸,此次被划分为泄洪区。因此,店里销售的一半货源都受到了影响。
“我们在泄洪前抢收了一部分,不过大部分菜还是受灾了。受灾的主要是叶菜和瓜菜,包括韭菜、油菜、圆白菜等以及苦瓜、丝瓜、冬瓜、南瓜等,一共有十多种。”李姐告诉记者,为了补充缺少的品类,她联系了邻村农户收菜,价格较暴雨前有所上涨。
此外,本地一些冬储菜也将受到汛情影响。李姐说:“大白菜和萝卜等冬储菜原本应该在立秋前种下去,霜降前就能入窖、上架了。但现在由于一些大棚受损,今年我们冬储菜的存货都要减半,售价可能也将有所上涨。”
与菜店相比,连锁超市受此轮汛情的影响相对较小。记者走访了物美、华润万家等多家大型超市发现,货架上摆满了各类蔬果,产品标签上注明的产地包括山东寿光、山东青州、云南昆明、天津武清等。
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品牌超市供应的蔬菜多由产地进货,其中,大部分从外地进货,所以受此轮汛情影响较小。“价格方面,主要是叶菜的价格有一些波动,但暴雨结束就恢复正常了,因为叶菜生长周期较短,所以影响只是暂时的。此外,客流量主要是随应季品促销或有波动,但不明显。而冬季货源主产地不在天津,所以此轮汛情对秋冬季的蔬果供应,基本没有太大影响。”该负责人表示,针对目前的情况,华润万家已加强对蔬菜品质的把控,确保品质有保证、价格还不贵,做到好货好价,守好百姓的“菜篮子”。
物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货是全国联采的,从山东、河北等多地采购后,由北京的物流仓库统一配货。不过,我们也会在天津补充一部分货,主要是一些季节性单品,比如沙窝萝卜、桃和葡萄。不过,因为采购的数量有限,所以不会造成很大影响。”此外,特殊时期,物美将继续加大储备,在保证门店正常运营的同时,快速调集物资,满足保供需要,做到价格平稳、供应充足,下一步也将联合更多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点,做好民生保障服务。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灾情发生后,该部门持续组织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做好货源保障工作,逐一梳理重要货源地,研判分析产地汛情,做好货源切换和交通运输线路安排,保障进津货源不减;实施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等180余家企业应急监测,每日对进销存及价格进行分析研判等多项措施。当前,我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受灾情影响不大。
电商平台
从西北田间到天津餐桌
只需不到48小时
立秋之后,余热未退,蔬菜不易储存,加之不久前洪水造成区域内部分农业设施受损、菜田被淹,网上买菜还能保质保量吗?
“大家不用担心,我们过去一周在天津市场累计销售1000万单生鲜货品,供应品类丰富度已经恢复至洪水前水平。”拼多多旗下生鲜平台“多多买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天津静海独流镇、西青辛口镇等本地叶菜(芹菜、菠菜、油菜等)产区受灾较重,为保证市场供应,他们调整进货产区,新增张家口、承德、赤峰和寿光等产区的货源。同时,为保证市场价格不受产地变更、天气骤变导致的成本增加影响,“多多买菜”通过大批量源头直接采购模式,降低进货成本。
8月21日,记者登录“多多买菜”“淘菜菜”等线上平台,发现不少生鲜商品都在搞促销,迷你小土豆1.21元/斤,黄瓜1.5元/斤,与当日农贸批发市场价格基本持平。因上周末降雨,叶菜促销力度小,芹菜、菠菜每斤售价大约是2元、8元,但价格相比前几日仍略有下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我市部分电商平台销售的蔬菜是由北京集中配送的。位于北京市马驹桥镇的京东七鲜加工中心,每天可加工生鲜蔬菜包15万份(每份约400克),其中约三分之一供给天津市场。
“这次洪水对菜价的影响大约是一周,但我们进货价格是按周锁定的,因此终端售价影响不大。”七鲜蔬菜采销经理宋江涛告诉记者,他们在北京房山的叶菜基地受灾较重,大约减产了30%。但依靠京东物流冷链运输,他们从1000公里外的甘肃、宁夏调配蔬菜。例如武山的陇椒、永登的红叶香笋,这些西北地区的“戈壁菜”,从田间走上天津市民餐桌,只需不到48小时。
“虽然‘戈壁菜’距离远,但价格相比本地菜并不贵。”宋江涛告诉记者,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非常适宜蔬菜生长,加上很多农户都是露天种植,综合成本并不高。
货源充足、价格稳定,电商平台让天津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记者 袁诚 刘畅 宁广靖 郝一萍 张兆瑞 摄影 宁广靖 袁诚 郝一萍)
标签: